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圣路易斯市参观了一家农场。通过采访农场主沃伦·斯泰默,记者了解到美国农场的现代化手段耕种情况。
农场土地90%为租赁
农场以现任主人姓氏命名,即斯泰默农场,农场最早成立于1869年,已有近150年历史。记者在农场里只看到了裸露的黄土地,辽阔的土地一直延伸至视野所不及的地方。只有附近一茬点缀的绿草才使农场显现出些许生机。斯泰默说农场处于城镇边缘,因此附近居民大多是“城里人”,周边有五到六家农场,越往西走,农场会越多。
据了解,农场总面积共有1200英亩(约7200多亩),规模惊人。斯泰默却说,这其实还算不上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农场。他说:“在美国,农场规模一般为2000英亩。”斯泰默虽是农场主,但他也不完全是土地的主人,其农场土地90%为租赁。斯泰默介绍了两种租赁方式:“一是与土地主人共享作物,主人也分摊一些成本。另一种方式是现金租用,一般每英亩花120-200美元。”
斯泰默还指着脚下一片土地说:“这块土地原先种植玉米,采用不翻土的环保耕作方式,会在明年春天直接种大豆。这样无需把残留物取出来,人工、设备及燃料都消耗得少。”
净收入一年10万美元
斯泰默农场主要种植转基因大豆、玉米等。他说:“农场自1997年以来便开始种植转基因大豆和玉米。随着交易增多,收入也增加。我们全家都在吃转基因食物,家禽也是用这些玉米、大豆饲养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营养价值是一样的,同样安全,味道也一样。”斯泰默说道。
据介绍,斯泰默农场六成产品用于出口。当谈到产量时,斯泰默说:“今年大豆产量比去年高,约每亩430斤。”他每年除去种植、机械购买养护等成本,净收入一年10余万美元。他还表示自己在一家茶油农场有股份,收入多元化。
数千亩地的工作量,联想到美国的人力昂贵问题,记者又打听起成本问题。斯泰默说:“由于机械化程度高,平时只有他和一名兼职工人在照料农场。机械化收割很快,一天收割50-100英亩。”
用手机APP辅助种田
斯泰默告诉记者,他拥有农业和经济学的学士学位,还拿下土地专业的硕士学位。他说:“我们运用精细的农业技术进行耕作,如施肥时,先定位一块地,然后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将土地分成一块块小区,每个区是2.5英亩。
我们在每一区放一些样本做实验,看哪些肥料比较好,之后根据测量结果按需求来放肥料。”
他说这种精细农业技术在周边地区使用很广泛,农场主用这些技术可以增产并降低成本,还可保护环境。“美国的农场主都是环保主义者。”他强调说。
斯泰默还说:“平常也使用很多用于农业生产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如灌溉、天气、测绘、营销、杂草等应用程序。”他展示了一个昆虫辨别应用程序,上面显示昆虫的图形并告诉农场主是否对农作物有害。(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