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节,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永宁镇八角村金穗农机服务专合社的社长高道全总往一块地里跑。这块地种的是土豆,但“格局”有些特别:一边是用机器播的种,另一边则是人工作业。绿油油的土豆苗钻了出来,高道全看出了差别:“机器区”的苗子排列得十分整齐,生长进度也更加一致。这是成都市首块土豆机械化生产的“试验田”。在国外一些农业发达国家,“植物工厂”渐成气候,但在国内尚无成熟模式,成都能否成为探路者?
同场竞技 机器完胜
9月18日,在八角村一块普通的田地里,农机手赵建坐上土豆播种机的驾驶室。田地的另一头,4位种地高手也已经做好准备,两组“选手”将展开竞技。
随着播种机“突突”地响起,人们发现机器过处,3条沟挖出来、2条垄现出来,一个个土豆种由齿轮带动着,均匀地掉落到垄中;一道铁犁紧接着将泥土挖起,刚好将土豆种完全覆盖,机器末端同时喷洒出肥料。高道全现场“打表”:机器仅20分钟就搞定了1.3亩地。而另一边,4个人播完6分地,用了6个多小时。
这是温江区第一次试验土豆机械化播种。“蔬菜生产环节多,且不同品种的农艺要求差别很大。”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所长孙聪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蔬菜种植已经不单是“机械化”,而是到了“智能化”阶段。
但在蔬菜种植“规模化”的大潮下,国内探索蔬菜“机械化”已经势在必行。研究所专门做过测算,机械化种菜,每亩能降低成本约1400元,是人工生产成本的1/20,效率至少能提升10倍。另一组数字更扯人眼球:在上海开展的机械化种植鸡毛菜试验,每亩年产值能达到10多万元,而人工种植则不超过5万元。
机械化种植受多方面因素制约
温江是大蒜的主产区之一,然而,当地农户和农机厂做了种种尝试,却始终迈不过大蒜机械化种植这个坎。“这和气候、土质、品种、种植习惯都有关。”孙聪说。
同时,蔬菜机械的针对性强,难以批量生产,价格也偏高。“比普通的农机要贵一两倍。”而且,不同地域对机械的需求也不同,调整也不容易,上海曾经从意大利引进一套叶菜类全套机械生产线,“解剖”了两年,尚未调整完成。
此外,很多地方在标准化农田建设中,并没有考虑预留机械作业道。“上次要把机器开到一块地里,推了一堵墙、碾了两垄玉米才进得去。”高道全说。
边行边试 期待“成都模式”
今年,成都市打算匹配至少300万资金,开展蔬菜机械化种植试点,争取三年内在市域范围内推广。成都市农委农机处处长严勇坦言,在全国都没有成熟经验的情况下,成都此举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孙聪则希望能有更多的农机生产企业参与其中。的确有一些企业意识到了商机。温江和盛镇的成都市鑫成丰机械有限公司,正为刚刚改造成功的土豆收获机做鉴定,争取农机推广证。“推广起来,每年生产上千台不成问题。”公司总经理蒋锋说。蒋锋的热情,是因为看准了省内以及西南地区的大市场。“另外,云贵川的蔬菜种植条件类似,有可能辐射西南市场。”“当然,要做到这一切,规模化是前提。”严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