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由苏州市科学技术局、苏州市农业农村局指导,苏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苏州市农业信息中心主办,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支持的AISZ智协计划·第32期 | 苏州市“人工智能+农业”应用场景对接研讨会在园区成功举办。
建设科技强农高地,是苏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举措。苏州重农传统源远流长、科创优势得天独厚,苏州推进科技强农,恰逢其时、前景广阔。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的工作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智能装备研发应用,实现覆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的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活动聚焦农业领域AI技术应用,邀请了60余家“AI+农业”相关企业和应用场景需求方,开放应用场景需求、分享探讨解决方案、开展供需交流合作,促进农业领域的智能化需求与相关企业供给对接,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创新应用。苏州市科学技术局高新处副处长乔彦、苏州市农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好丽、苏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余菲等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苏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孙丽娟主持。
在需求发布环节,常熟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长三角智慧农业创新工厂项目工程师唐国辉发布了“伏羲农场”智能农机装备应用需求,希望依托智能插秧机等智慧农业机械,形成全程无人化作业执行体系。苏州恒洋澳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徐佳发布了AI智慧养殖体验基地场景应用需求,希望引入AI技术实现实时水质监测与智能预警、自动化投喂与增氧调控,以及集成化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决策管理平台,以提升养殖智能化水平。苏州湖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勇发布了AI智能识别大闸蟹养殖系统的应用需求,希望通过AI技术实现蟹群密度与活动强度识别、智能饲料投放点位优化及无人机自动投喂,同时具备病害智能预警能力,以及基于生长周期分析的捕捞优化决策支持。
活动前期,苏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处围绕相关需求征集并筛选了技术合作方。在技术分享环节,阿丘机器人、科环海洋生物、新盘门智能、久富农机、蓝翼智能等单位的代表就“AI+农业”领域应用场景的具体需求,提出了精确有效的解决方案及配套智能装备。在主题分享环节,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副教授赵然带来了《智慧渔业关键技术与装备》主题分享,介绍了水产养殖传感器、养殖对象数字化技术、智能作业装备与机器人、养殖模型与智能管控平台等研究成果,分享了多个智能化水产养殖工厂的应用案例,深度解析了如何构建智慧渔业养殖模式。
在交流环节,供需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将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创新应用,实现覆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的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活动中,参会嘉宾还参观了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展厅,深入了解智慧农业园区,感受智慧农业的创新发展与落地实践。
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全国首批、江苏首家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已形成以“一粒米、一株花、一只虾”为鲜明特色的种业创新体系,累计育成水稻新品种48个、玉米新品种3个、自主研发月季品种300余种。园区通过智能算法、云计算和5G等数字技术构建智慧农业生产体系,在显著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翻番。
近年来,苏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根据苏州市“人工智能+”行动系列部署要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已累计举办32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会,1100余家企业踊跃参与,1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在AI+制造、AI+医疗、AI+教育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典型应用案例。
苏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将持续围绕全市“1+15”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推进体系深化拓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持续组织召开各领域供需对接会,搭建务实有效的对接平台,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转自苏州市人工智能协会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