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九次会议。会议重点审议并通过了园区《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2015~2020)》。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卫星,副主任杨伟、钱向宏、闻永昌、潘建华,副调研员潘云来出席会议。市政府副市长、园区管委会主任范建国,市政协副主席殷丽萍应邀列席会议。
会上,市农委主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高宝兴向大会作了关于《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修编情况的报告。报告主要对该《规划》修编背景与基础、《规划》要点简介和实施主要措施作了说明。《规划》根据常熟农业的发展形势,将园区总体发展格局由原来的“一中心二园区多基地”调整为“一核三带多园区”,更清晰地融合了多园区与核心区的规划,并将核心区二期作为重点,规划期限为2015~2020年,该《规划》与市农业“十三五”规划相衔接。
在“一核三带多园区”的定位中,“一核”是以园区管委会所在地已基本建成的1400亩为中心区域,区域内包括水稻育种创新区、蔬菜园艺研发区、水产科研示范区、农业科技服务区、国家级“二花脸”猪保种区和石宕景观区等6个区组成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区。“十三五”期间向西拓展3860亩(即核心区二期),远期最终达13200亩的建设目标。“三带”是东部高效蔬菜园艺带,即涉及梅李、董浜、碧溪三个镇区35个村,共计7.9万亩常年蔬菜种植带;南部高效水产示范带是以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中心,沿锡太路东起支塘镇,途经古里、沙家浜、虞山镇,西至辛庄镇,共计9.16万亩,以大闸蟹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带;西部优质粮食产业带涉及辛庄、尚湖、海虞、虞山4个镇86个村,共计面积17.01万亩,是本市优质稻米种植集中的区域;而 “多园区”则包括了两个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江苏常熟董浜现代农业产业园、江苏常熟沙家浜现代渔业产业园)、6个苏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常熟市碧溪新区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常熟市古里镇现代水稻产业园区、常熟市梅李镇高效设施蔬菜产业园区、常熟市海虞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苏州市常熟辛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常熟市虞山镇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园)和常熟市虞山尚湖休闲农业产业园、常熟市古里镇现代渔业产业园、常熟市尚湖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常熟辛庄现代渔业产业园、常熟市支塘镇高效设施科技园区、常熟市支塘镇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共14个各具特色的园区。
园区核心区二期规划3860亩,项目总投资约13935万元(不含拆迁费用)。涉及虞山镇东联村、蜂蚁村和五新村,以东联村为主。二期划分五大功能区,分别为水稻科技发展区、水产科技发展区、蔬菜园艺发展区、农业企业孵化区和农业休闲旅游区。此次二期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系统规划主要包括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环境保护。景观系统规划遵循生态和特色化原则,形成以“路”“水”为骨架,主要建筑物为节点,大片农田为区域的点、线、面结合景观系统。绿地系统规划遵循生态性和均衡性的原则,在农田、河岸、道路边种植景观树种和生态防护林。
会议在对《规划》审议时提出要求: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2015~2020)》实施的领导,完善园区规划体系、确保相关建设有序推进,切实把园区打造成为资源整合、科技领先、产业发展、生态高效相融合的示范园区。
副市长、园区管委会主任范建国在会上表态:一要珍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牌子;二要加快园区主核心区建设步伐;三要统筹“一核三带多园区”的特色化发展;四要提升“一镇一院校”在园区的创新平台建设。全园上下要以园区实质性运作和《规划》修编批准并通过审议为契机,全力做好各方面工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把园区的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